- A+
世上有兩種人,一是扮虎吃豬,一是扮豬吃虎,扮虎吃豬的其本身才能和地位太不相稱,所以裝成威武的樣子,顯示自己的威風嚇唬下屬,而扮豬吃虎的則相反,本身是老虎樣的英雄人物,為求達到一種企圖,故意詐呆扮傻使人家上當,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扮豬吃老虎是什么意思吧!
扮豬吃老虎是什么意思?
扮豬吃老虎指獵人要捉老虎,在無法力擒的時候,就裝扮成一只豬玀,學成豬叫,把老虎引出來,待走近時,然后出其不意,猝然向它襲擊,虎縱不死也會帶傷。以此策略施于強勁的對頭人,一樣可以使用,在其面前盡量把自己的鋒芒斂蔽,“若愚”到像豬一樣,表面上百依百順,臉上展開微笑,嘴邊抹上豬油,裝出一副為奴為婢的卑躬樣子,使他對自己不起疑心,一旦到了時機成熟、有隙可乘之時,才一下子以閃電手段把他結束了,這就是“扮豬吃虎”的妙用。
扮豬吃老虎之王允計害董卓
漢末的大司徒王允計害董卓時的手段,其奴顏婢膝之丑態,真的做到豬相十足。他以一個朝臣之尊,竟然去巴結董卓的干兒子呂布,先送筆大禮,引呂布登門答謝。呂布說:“布乃一相府將,司徒是朝臣,何故錯敬?”王允答:“方今天下別無英雄,惟有將軍耳,允非敬將軍之職,實敬將軍之才也。”
這馬屁拍得恰到好處,弄得呂布飄飄然起來。他再請董卓時,卻又畢恭畢敬地吹捧:“允自幼頗習天文,夜觀乾象,漢家氣數已盡,太師功得震于天下,若舜之受禹,禹之繼舜,正合天心人意。”又說:“自古有道代無道,無德讓有德,豈過分乎?”喜得董卓笑到見牙不見眼,說:“若果天命歸我,司徒當為元勛。”
看王允這副謅佞相、奉承話,確已到了為孔子所鄙視的“巧言令色鮮矣仁地步,但在“求達目的,不擇手段”的施計要求之下,“吃虎”的豬相,卻做得十分到家,所以到時機成熟的時候,便一反媚態,指責董卓喝道:“反賊至此,武士何在?”。
扮豬吃老虎之越王勾踐
古代“扮豬”扮得最像,“吃虎”吃得最徹底的首推越王勾踐。勾踐于國破家亡的時候,不殉節以謝先王,還厚著臉皮歸降吳王夫差,囚禁于石屋之內,受辱于強梁之下,身為奴,妻為婢,赤膊跣足,蓬頭垢衣,掃牛欄,拾馬屎,嘗夫差之糞而取憐,甘言阿諛以求赦,這種“扮豬”精神,確是人所不能忍者。
勾踐一旦獲釋歸越,便臥薪嘗膽,十年生聚,十年教訓,陰謀復仇,行謀臣文種七策,一曰捐貨幣以悅其君臣(行賄求寵),二曰貴糴粟以虛其積聚(擾亂經濟),三曰遣美女以惑其心志(行美人計),四曰遣之巧工良材,使作宮室以罄其財(引導荒淫),五曰遣之謀臣以亂其謀(滲入間諜),六曰離其諫臣使自殺以弱其輔(互相殘殺),七曰積財練兵以承其弊(養銳待變)。
勾踐這一套連環的“釜底抽薪”,居然把吳王夫差扳倒了,到夫差被俘時,勾踐卻現出兇神惡煞的本來面目,仗劍指著夫差說世無萬年之君,你總難逃一死,嘿!還要我親自動手不成?卒至夫差要自己下手。由此看來,勾踐扮豬多么可憐,在吃虎時又何等惡煞?可見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,不在于吃虎的英雄氣概,而在于扮豬之涵養,撈世界亦然,肯吃虧的必有好處。
大家都在看:
